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归依
我以法施诸资粮 为利众生愿成佛 (三次)
彼以悲心摄 为断一切见
是故宣正法 顶礼薄伽梵
今天是「神变祈愿大法会」[1]藏历十五日殊胜日;一般往昔的传统,为了纪念本师的恩惠以及为了忆念本师身语意的恩泽,有讲说听闻《本缘经》的传统。
(在这里有)以我们藏人为主,还有是修持佛法的信徒,从不同地区而来到这里。
然后在西方,以前与佛教没什么关系,从祖先时代起就有不一样的宗教;在这种地区由于现今世界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容易了,经常互相传送消息,讯息传递变得很容易,在种种讯息中,对于东方的宗教产生注意者,其中更有许多留意到佛教的人;所以今天有不少是从西方国家来的法友。
今天是我们纪念本师的日子,在我们聚集一起的这个时候,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佛法是什么,这是我经常在说的;是说从明天开始有两个星期要结法缘,就连同这个的前行而稍微说一下。
概 说
在这世间差不多从过去三千年前,一直到现在为止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有一些可能已经没落,而很多宗教还是一直持续到现在。在宗教中对于各个所信奉的宗教,分为:以见解宗论说明,当作像是后盾;以及不针对见解宗论作解释而直接信仰,有这二种。
具有见解宗论的宗教,因为可以解释,有理论的安立,所以比较深奥;因为比较深奥,所以获得智者的留意。因此,具有见解宗论的宗教稳固地维持着;以现今为例,具有见解宗论的印度教等外道许多教派,到现在还有百万多信徒在信奉修持。
又像是基督教、犹太教、回教、祆教等等,许多具有见解宗论的宗教,现今还存在这世间;这些带给许多人们希望以及遭遇艰难时心中生起力量的助缘。有时候对于宗教只是信奉,再加上狭隘的思想,虽然会发生一些麻烦,但一般来说,对这世间还是存有效益。
当前已进入廿一世纪,物质文明正不断产生惊人的进步;随着物质文明进步,在人类社会中消除了许多痛苦,完成许多顺缘。从这样子,对于一般人们的生存顺缘、生活便利给予很多效益。
虽然如此,外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主要是将与我们身体有关的疾病痛苦、顺缘不具足的艰困,排除违缘、消除痛苦,所以对于身体的舒适、顺缘的聚集、生活的便利,在这些方面有非常大的效用。
除此之外,对于内心所遭受的苦痛,以外在的物质文明并不能消除。很明显!在现今物质文明达到非常高水平的人们之中,当内心不高兴时,人生就变得很不快乐;富人无论有什么任何非常好的顺缘,当内心的思绪变得不愉悦时,便造成心情紊乱,这种情形经常可见。
即使是聚集顺缘的人,内心并未获得完全的快乐。暂时汇集顺缘,拥有很多钱,心中就会想:「很富有,没什么好烦忧。」经年累月地这样过着;当刚变成富翁时的兴奋消失时,心中的嫉妒心增长,竞争心增多,这样子而添加了痛苦。由于内心不满足而遭遇许多困难,像这样子很多呀!
所以,只是从外在的物质文明以及钱财方面,并不能产生内心思绪的幸福。要产生内在心情的安乐,只有从思维上而成办幸福之外,心绪紊乱的人利用钱财并不能消除紊乱心思;由于分别心所产生的许多痛苦,很明显是无法以钱财灭除的。
所以,即使是现在廿一世纪,在这世间大多数的宗教变成是人们遭遇困难时,就像刚才说的,能令内心生起安适感觉的来源。
总而言之,自己、友伴、他人三者无论是谁,不需任何理由,所见全部都是不希望痛苦,希求安乐;不仅是希求不产生痛苦而有幸福,并且我们全都有完成这个希求的权利。从出生那时候起,不用说是人,就连动物,全部有情都有各自生存的权利。
如果更广泛说的话,无情识的物质,像是树木等等之类,各自也有生存的权利呀!由于这些情器形成的能依所依[2],器世间的美善、景致越是悦意,则越能利益有情。许多众生直接必须依赖绿地等器世间而过活,以人为例,明显就是需要依赖绿地而活;所以,器世间变成是有情的依赖处。以无情物它们而言,大概也有生存的权利,不是吗?
由于如此,不用说我们这些希求安乐、不希望痛苦的有情众生从出生时就必定有生存的权利,活着如果变得恶劣的话,一定是我们必须要去消灭的;一般来说人生应该不是为了痛苦而过活。所以,我们人生的目的,可以说应当是为了幸福;总之,成办安乐,灭除痛苦的权利,是我们大家都拥有的。
而对于要灭除的痛苦以及要完成的安乐,分为:主要依赖身体所感受的苦乐、以及主要依赖心念的苦乐,二种。很明显,就像上面所说的,这两种如果衡量轻重,那么内心如果愉悦的话,身体的痛苦是可以减除的;而心中的痛楚,以身体的安乐舒适并不能消灭,这非常明显。
由于如此,我们对于要灭除的痛苦,以及要完成的安乐,主要依赖身受以及主要依赖心受这两种当中,很明显依赖心受是比较重要的。
现今从科学上,主要是在健康方面,医生观察发现:身体的健康、疾病的预防,甚至是从病痛折磨中快速痊愈,这些都与内心的看法态度非常有关系;这从现代医学是可以清楚获得证实的。
因此所谓内心,虽然难以从各自经验说明清楚;但是一般而言,碰上外境时,会与对境接触,不仅是接触,接触之后产生善恶分别,这许多分别类属是我们从感受可以证实的呀!像这样,由根识所体验,然后分别心区分为「这个是这个」,「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不好不坏」,由于如此而有许多苦乐的感受。
对这种种的解释,它的本质,虽然现在无法说清楚,一般人虽无法说,但无论如何我们在经验上每天都感受得到呀!就连作梦,根识虽然没有功用,但是心识分别在梦中还是有苦乐等许多作用呀!
所以,我们心识分别蛮广大的,思绪也颇为伶巧聪敏;由于如此,内心思维生起各式各样分别,因此而于内心产生快乐心情,以及不欢喜心许许多多感受。
至于思维的改变是非常迅速的;一方面是快速,另一方面,对于因为分别心而产生的不快乐,从转化分别心上,马上就可以消除不愉快。
以身体的病痛为例,如果生病了,除了慢慢恢复之外并不能立刻消除呀!而心中的不愉快,藉由想法急速的变化,便能将刚刚非常不高兴的心情,在短短几小时、几分钟、几秒钟之内转化过来,而令心情变得愉悦呀!
总之,心中的不快乐,我们应该设法从内在思维想法上,将不愉快减少,让内心平和,觉得舒畅,产生胆识心量。
一般来说,在这世界上所谓宗教信仰,虽不是说马上就能变得比较有钱,立刻就有比较好的顺缘;但是,是要让内心变得快乐;因为内心愉悦,当遇上困难时就比较能够面对。所以,即使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宗教对这个世界还是存有许多功效。
因此,首先对于存在这世间具有见解宗论的宗教给予尊重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在这世界存在的六十多亿人当中有各式各样的宗教,各种不同宗教的人们,大家都必须共同生存。如果将这六千多亿人全部都变成一种宗教,然后把不同宗教者,有些请移居到月球;如果火星可能住的话,有些请他们搬到那边;这并不可能的呀!我们全部都必须共同生活在这地球上呀!
在以前丰年的时代,东方人住东方,西方人住西方,北方人住北方,南方人住南方,各自分开而生活,这样子并没什么纷争呀!而现今在这世界上即使想这样过活,却会无法生存。整个世界的环境状况、经济情势、知识水平,在许多方面彼此互相有关联;除此之外,自给自足,彼此不用互相依赖,不需有任何交流而生活,根本不可能。
在这种现实状况之下,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互存关联。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有各式各样种族,各式各样肤色,以这样子作分类。例如白种人、黑种人,从肤色作分类;以及从种族上作区分;同样的,以各式各样宗教作分类;同样的,像是贫富分类、阶级分类,这些类算是过时的了。
我们全部都居住在这世界上,所以在一小小的社会中,对于彼此的感受、生活,很明显地都必须互相依存之下,自然而然就会有同甘共苦的想法。
想宽广一些的话,世界东西南北全部变成必须互相依赖之下,世界在整体上同甘共苦─快乐一起快乐,痛苦的话全部都一起会有艰难;这样子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呀!
由于如此,以不同宗教为理由,以我们的宗教、他们的宗教作区分的话,是过时的说法。所以,我们要尊重所有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到世界各个地方时都真心诚意对大家这样说。
今天在这个日子,如果本师世尊现在还住世的话,对这世间的所有宗教一定都会给予尊重。其中的一个理由是,世尊自己的信徒当中有许多不同的根机与希求。世尊认识到有许多不同的根机与希求,对于这许多不同的根机与希求全部不会因为同样是世尊的信徒,而不管根机与希求适不适合,全部都必须接受某种见解。
(世尊)对于「说一切有部」种姓宣说与其相应的见解,同样的「经部宗」的见解宗论,「唯识宗」的见解宗论,「中观宗」的见解宗论,世尊本身针对不同的根机与希求而宣说各种不同见解。
同样的,由于思维有宽窄不同,所以对声闻种姓的徒众宣说「声闻乘」,对独觉种姓的徒众宣说「独觉乘」,对菩萨种姓的徒众宣说「菩萨乘」。
而「菩萨乘」之中,对于只希求波罗蜜多因乘者宣说「波罗蜜多因乘」,从方便智慧证知坚稳上能将妙欲转成道用者,宣说妙欲转成道用的「密乘」。其中有: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作密、行密、瑜伽密、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总之宣说各种不同乘,不同次第。
世尊并不是伶牙俐嘴随便说说,而是因为徒众有不同的根机与希求,所以针对而说的法乃相应于徒众的根机思绪,而宣说对其有利益、能调伏、适合恰当的教法;是从这些方面而宣说的!所以现在如果世尊莅临的话,对于在这世界上,基督教徒依赖基督教而获得利益,藉由宣扬有创世主的安立,从这方面而对内心有效益;对于这效用,世尊除了赞同外,并不会反对。
由于如此,这世间所有的宗教都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像是发生宗教争执事件之类,是很令人心伤的。尤其是同一宗教,例如同样是基督教当中的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发生争执,例如回教当中的逊尼派以及什叶派教徒互相发生争执;像这些类都是属于思想太狭隘,所以大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如此,对于没有宗教信仰者、反对宗教的人也要给予尊重;他是因为根机与希求而将信仰宗教置之不理,针对缺点而作反驳,这只能当成是他的自由之外,并不能说他是混蛋、邪见者,而叫他滚开。
同样是人类,在世界上我们全部都是一家人,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呀!在这许多不同宗教之中…
总而言之,在这具有见解宗论的许多宗教当中,分为:承许有创世主─恒常自主士夫的宗教;以及不承许有恒常自主的士夫,而从因与果,业果方面主张有各种变化。总共就是有这两种不同类别─承许有创世主以及不承许有创世主;而不承许有创世主当中又分为:主张以及不主张有恒常独立自主的我。
佛教见解的特色
佛教是不承许有创世主的,也不主张有恒常独立自主不变异的我。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世尊的见解是「缘起」见,所谓依赖因缘而生。
平常我都在说的:佛陀的教法如果总摄心要,就是见解以及行持;见解是缘起见,行持是不害损;这就是所谓佛陀的教法。
行持是不害损方面,在其他宗教上,特别是耆那教做得真是令人惊讶!因此,所有宗教全部都讲忍辱、知足、自我约束;同样的,慈爱、悲愍,这些修持在具有见解宗论的所有宗教当中都会宣说。
佛教说不害,主要是因为悲心,并且不是狭隘的悲心,而是修持希望令所有众生脱离痛苦的悲心。甚至佛教悲心的真正特色,不只是不忍心他人遭受痛苦,并且是以希望能灭除他人痛苦的心量而引发的殊胜悲心,这就是佛法的精华。
因此,所谓不害的行持主要是与悲心结合,以悲心而产生的身心行为,即是不害的行持。以贪心、嗔心、怀恨、瞋恚的心念而产生的行为就是害损的行持。因此所谓不害的行持,主要就是以悲心的思绪作为修行的根本;因为这必须成为修行的中心,所以不害的行持自然而然会产生。
为什么需要修持「悲心」呢?可以从「缘起」见解而作解释。
总之,因为宣说“由依赖而产生的因果缘起”,所以创世主的安立并不适当。同样的,对于经验苦乐的补特伽罗或是众生本身,说成是不变异、常、一、自主的我,亦不适当。从缘起见解方面来说,创世主的安立,以及不变异自主我的安立,是无法建立的。
所以,佛法是由依赖关系而产生的见解;总之,以缘起见解为本质的宗教,就是佛教。
因此,以世尊本身为例,是依赖因与缘而成佛,并不是不依赖因缘从一开始便已成佛。世尊本身也是跟我们一样,从一平凡身,然后慢慢地在心续中产生转变;于有学道阶段心续的转变,然后依次地将心续中的所有缺点全部断尽灭除;由于灭除缺失的缘故,自然而然会产生无上证知,像这样子心续圆满的断证功德,是渐次依赖因与缘而产生。
连同世尊,所有的动物有情都是由于因与缘的转变而产生。以外在器世间为例,是以因与缘的转变而产生;以内在情世间为例,是以因与缘的转变而产生。由于是因与缘而产生,所以难以安立起始;暂时一个个体虽然可以有起始,但是从根本续流而言是难以安立起始的。
因此,这全部就必须从缘起见来说明;所谓佛教,本质即是具有缘起的见解,这是我们应当要了解的,知道吗?
特别以我们藏人为例,对佛教是非常有信心,但是若问佛法是什么?那可能答说:「先等一下呀!我想想再说。」除此之外,若问佛法是什么,马上好像没什么可以说的。
若问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佛法呀!此外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不是吗?尤其虽说我们有三宝,但却不觉得稀奇。若问三宝是什么?那又要想一想。三宝怎么产生的?也要想一想。
所谓三宝,也是以缘起为基础而产生;所以缘起是什么?依赖而产生的情况是什么?依靠什么因而成佛?依赖什么因而成为法宝?依赖什么因而成为僧宝?这些我们都应当要了解呀!
所以,我们对佛法只是有信心是不够的,对于所信奉的佛法应该善加理解。
因此,龙树菩萨《中观根本慧论》当中所说的「彼以悲心摄」:(世尊)由于大悲心,为了(众生)彼等的利益,首先发心,然后于三大阿僧祇劫之中积聚资粮,最后成等正觉。
唯是由于大悲心,而于任何时刻唯以众生利益而从事;是因为悲心,故一劫又一劫串习大悲心,藉由这种力量而于最后成等正觉。虽已成佛,大悲本体仍然存在,所以这样子的依大悲心而转移;依大悲本体而转移者,于任何时刻唯是为了众生利益而从事,乃是本性呀!
例如:以我们相类似的人们为例,如果真的是心性善良、大公无私的人,那他无论在任何时候,连作梦也会想要成办他人的利益。真的是大公无私,具有利他心的人,不论是谁寄托希望,无论任何时候都会马上给予帮助呀!
所以一劫又一劫,以完全慈爱他人的心,加上以智慧为助伴上作串习者,当串习至究竟时,自然而然对于成办利他,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生起;这以人的一生而言,大略是可以揣度的呀!
由于如此,故说「彼以悲心摄,为断一切见,是故宣正法。」
那是如何成办利他呢?世尊如果是个以恒常自主的士夫而为创世主的话,那他可以创造一个幸福的世界;但并不是呀!所谓世界,由于是从因与缘而产生;依照某某因缘而产生痛苦,所以除了从灭除因与缘上而脱离痛苦之外,其他别无他法。
要断除产生痛苦的因与缘,要成办获得安乐的因与缘,归根究柢在于心是否调伏。
例如:以这世间物质文明非常进步的顺缘为例,并不是为了让人们做坏事而成就顺缘;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彻底完成利济人们的目的,但以自身各别来说,例如一技工,虽然不是完全为了利益他人而制作工艺,但是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一生而工作。以做生意为例,对他人和颜悦色、面带微笑、能说善道,从这之上反正就是必须要完成各个的目的。
所以,在世界上以经济进步、机械所象征的一切,如果完全是为了损害人们而制造的话,我想应该不会达到(现在)这种程度。
由于如此,我们现前可见的这些有利条件,应当不是出于损害的想法;但出于利益的心,却很明显。而战争以及人为的旱灾、传染病像这些类,有很多是由于损害的思绪而产生的呀!
更进一步说,世间上的不顺遂、不顺意的违缘全部,并没有人故意要这样做呀!无论是谁都是为了想要好一点而去做,想要变坏一点而做的人并没有呀!
虽然没有,但是为什么不想要的痛苦却像水波纹一样不断地产生呢?是因为愚昧而产生,因为错乱而产生;所以痛苦是由于愚昧无明、无知而产生。
由于如此,应当要如何灭除痛苦呢?应该要从消除无知而灭除痛苦。
例如:我们在这世间现前可见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幸福的产生需要知识学问;没有知识学问的愚人如果聚集在一起的话,则无法解除衣食困境,无法使地区繁荣。所以全世界都觉察到因为愚痴会令败坏,因此共许需要消除愚痴的知识学问。
佛陀的教法也是如此;由于无明而产生痛苦,由于无知而产生痛苦,所以说要消除无知。
而无知可以分为两类:以非真实的道理所引出的错误信念,为一种无知,属于邪见;还有一种,仅是无知的无知,仅是不理解的心─愚昧[3]。
仅是愚昧、以及错误的愚昧二种之中,比较不好的是错误的愚昧,乃是各自以非真实所引出的信念而相信。
而无知,虽然会造成一些些错误,却没多大关系;但是,如果认为这样做不错是依据非真实的道理而引出的不正确信念,当它成为一种观念时便会招致大麻烦。
由于如此,龙树菩萨所说「彼以悲心摄,为断一切见」的「见」,即是指因为无知而产生痛苦;无知分为:仅是愚昧、以及错误的愚昧二种之中,「见」指的就是错误的愚昧。为了灭除这种见解,所以佛陀宣说教法。
那颠倒错误的见解是什么呢?
在各式各样的见解中,追根究柢,所谓「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这些类是最恶劣的制造麻烦者。
因为「邪见」,虽希求安乐,却为了自我利乐而去抢劫、掠夺、欺瞒、蒙骗他人,这些行为就是邪见所造成的呀!
而这些会产生,归根究柢是所谓的「我」,唯有自己,贪瞋利害关系处「我」,在心中认定是能独立存在;如同所认定那样,为了这样子的「我」产生利乐、不发生痛苦,心中自然而然会有贪瞋的想法呀!由于如此,像是所谓「萨迦耶见」也是从这之上而产生。
同样的由于边见,例如「常见」,心中若不审察分析便会认为可以活百年千年,而对他人制造麻烦。总之,颠倒错误的观念,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类属而令我们衰败;所以颠倒错误的观念,首先对于因果……
所谓因与果,不是从恒常的因所形成,不是无因所成;当说明因果缘起时,无因是没办法产生的,无论如何一定需要依赖因。
因,也不能是恒常的因,如果因本身不变异的话,那根本不会产生果;所以是从无常因所形成。只有无常因也不行,如同「效用外缘」所说,必须符合果的行相,与它的效用相随顺,随行果;由于因与缘而产生不同果,此乃是事物的本性。
由于如此,迷惑于因果的邪见而因果不符;所需要的是希求安乐,但如果选择的是与成为安乐相违的痛苦因,那结果就是没有安乐而产生痛苦。所以,麻烦就是从颠倒错误的这些见解而产生。
那要灭除的是什么见解呢?
在《中观根本慧论》的开头说:「凡彼说缘起,不生亦不灭……」等等,所谓「凡彼说缘起」,就是本师宣说缘起的安立,依据缘起的安立而指示灭除颠倒错误见解的方法。
颠倒错误的见解─愚昧的观念,错误不真实信念所引出的见解,邪分别的本性─无知,要灭除这个的方法是什么呢?
所谓安乐与痛苦都是依据因缘而产生,那对于产生安乐的因与缘作了解,对于产生痛苦的因与缘也作了解。从这方面,因为不希望痛苦,所以将痛苦的因舍弃;希求安乐,所以要成就安乐的因,应当如是作取舍。由于如此,对于因果缘起就应该作了解;所以,世尊藉由宣说缘起见解而指出灭除错误观念的方法。
而所谓缘起,首先的次第是宣说因果的缘起,世尊的教法真的是具有非常惊人的智慧。总之,缘起的见解是我们能印证的呀!所现见的都可以说明呀!所现见的都能够证实呀!
当宣说这种具有能证实现见事物的因果缘起的见解时,那「由观待而成」的想法就会产生,当有这种「由观待而成」的想法时,就会引出「由依赖而假立」的缘起领悟力,当有「由依赖而假立」的缘起领悟力时,自然而然就会生起理解。
世尊宣说佛法,宣扬的是:对于三类种姓、以及所有宗论皆遍及到,全部共通显现存在的缘起─因果缘起。至于生死流转五趣、四圣谛;依据因果缘起而解说苦乐,乃是宣说四圣谛;如果更微细些就是宣说十二缘起。
从十二缘起顺序、逆序方面,宣说因与果如何产生关系,所以是宣说因果的缘起;如果这变成好的理解力,当心续稍微成熟时,那「由依赖而假立」的缘起领悟力就能够生起呀!
藉由此,便能产生「唯名假有」的细品缘起见。由于如此,对于颠倒错误的观念首先先灭除粗品,然后当获得因果的信念时,就能断除邪见。
如是更进一步当见解更加微细时,对于颠倒错误的「边见」、「萨迦耶见」这些的粗细品,先灭除粗品,然后再断除细品部分,是这样子宣说的呀!
所以佛陀教法中所谓的缘起,真的是在三有中没有比它更良善的佳言;在确立实质道理上,比这个更好的见解并没有。
例如:当今世界上撇开佛法来说,即使是经济状况、周遭环境、人类社会,现在或未来世代,不论从任何方面,如果从缘起见作思维的话,对于了解真实状况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大多数看见的只是直接情况,对于其中的因与缘,彼此观待的关系,因为忽视而不见;由于没看见的缘故,所见只是眼前直接有关系的感受之外,对于由观待而成立以及缘起的道理并未观见。所以,对真实状况就无法有适当的应对方法;很多麻烦就是因为心思太狭隘,眼光短视,在这之上而产生纷争。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不了解因果的缘起,未思及「由依赖而假立」的缘起道理,没观见「由观待而成」的本性,因为如此而发生。
另一方面来说,无论真实状况是什么,从通达了解上而对真实状态有适当应变方式的话,那才能达成所希求的目的。
例如:即使要对他人使坏心眼,使坏的方式如果从了解真实情况─以观待而成的缘起本性而着手的话,那效果应该会比较大。
行善的话更是如此,对真实状态从全盘了解而后作应对的话,才会是适合真实状态的方式;以适合真实状态的行为,才能像所希望那样达成结果,这很明显呀!
所以,在佛法中,邪见分为虚构的邪见以及抹杀的邪见二种;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虚构的邪见是什么呢?以逾越真实状态的分别心捏造而成,那就不是真实状态,是超出真实状态,这就说成是虚构的邪见。会令人衰败,令人失望;从好的角度来说的话会令人失望,失望是什么都得不到的呀!当出现逾越真实状态的看法时,即是虚构的邪见,是为邪见。是什么邪见?就是捏造,超出真实状态的看法,这就是虚构的邪见。
抹杀的邪见则是短少于真实状态;真实状态是如此,但是自己心中却认为达不到这样,这种邪见就是抹杀的邪见;将真实状态所具有的抹杀为没有,违越真实状态。
所以,虚构的邪见以及抹杀的邪见,都是邪见;以邪见是无法完成所愿。
总之,这说明了不了解真实状态,造作不适于真实状态的行为的话,那就不可能达成目的。不管是宗教、政治、经济、科学、健康、环境,无论是什么,从了知真实状态下去做,是非常重要的呀!
佛陀的教法就是实事求是,对真实状态作了解。
对于不喜欢的痛苦,了解是什么因?是什么缘?是观待什么?由此对消除痛苦的因无错乱颠倒、无不具足时,就能将痛苦灭除呀!
而所要完成的安乐,是依赖什么因?什么缘?互相观待的是什么?对这些作了解上,如果方法能完备,所希求的安乐就能成办。
因此,所谓佛法从见解上来说,就是讲解真实状态;不是吗?所以,缘起的见解是非常广泛,极为重要。在这之上,因不调伏的心而产生痛苦,因调伏的心而产生安乐,大概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差不多是可以解说的。
如果某天当自己有快乐的心情时,正觉得欢喜时有人来说:「麻烦大了!要遭殃了!」那就会想:「是呀!是没办法,但还算不错啦!」
某天,如果从一大早心情就很不愉快时,即使是自己亲密的人微笑而来,还是会觉得:「唉!不要来烦!」所以是从心情的愉不愉快而有很大的差别呀!
如果心情愉悦舒畅的话,即使是遭遇不顺利,仍然能面对而做出适合真实状态的行为。
如果心绪紊乱的话,就难以面对真实状况。由于心绪紊乱的缘故,就会违越真实情况;不是虚构,就是抹杀,从这些方面而设法时,却不能成办所求的目的。
现今这世界,以战争等可作说明,反正很多事务不是虚构邪见,就是抹杀邪见,由此而对真实状态做出不适当的方式,结果不但未达目的,换来的却是招致整个社会的麻烦;这是我们可以现见的呀!
因此,佛法中所谓缘起的见解宗论,虽是出于佛法所说,但在实践方面,却是世界上任何事务都可以取用,都能有效益的。
总之,就是成为需要了解真实状态,要确立真实状态的一种见解。听得懂吗?你们知道了吗?好,就是这样子。
因此,所谓佛法,见解就是缘起,行持是以悲心为根本的不害;这样子,就称为佛陀的教法。
藏传佛教
像这样的佛法,由于本师的恩泽,初转四谛法轮,是针对共通所有一般徒众而宣说。其后,大乘法之类,大概是针对善业徒众而宣说,以灵鹫山为主等等地区所宣讲出的以《般若》为主的一类经藏;然后是在毘舍厘等等不定地区所宣说的《如来藏经》以及《解深密经》等等一类经藏;这就是大乘经典中所说的三转法轮。
三转法轮中的初转法轮,主要是宣说因果缘起的见解,依据此而说明四谛无常等十六行相。
中转法轮,宣说「由依赖而假立」的缘起,以及「假有唯名」。总之,就是依赖假立处,或是唯以分别而假立的细品缘起,如此宣说所形成的一类法轮;这是对于外境的实质道理最微细的确立。
然后在《如来藏经》中,直接对有境─心识的粗细品安立,大概说了不少。
另一方面从密乘角度而言,从中转法轮所宣说「外境空性」的究竟安立方面,于心识上从辗转成为差别方面,说明修持的方式。引领至彼处,像是垫脚石的次第是在最后转法轮所宣说的粗品光明之安立,宣说所谓「如来藏种姓」;如是,从心识光明上说明引领的方式,这大概可以说是密续典籍的连结。
然后再来就是宣说密续典籍;密续典籍之类,是针对非常少数的清净业徒众而宣说。其中,对于一些事续部,世尊是以梵行比丘的行相而宣说;例如:以「三重牟尼」瑜伽为例,观修自生时,坛城首要乃是以现起能仁比丘相的明分而观修;然后更往上,当方便智慧的证知有所不同时,便从修持的顺缘方面,宣说于本尊行相,佛父佛母行相,而现起明分的观修次第。
总之从这些方面,对于大小乘以及密乘法轮,世尊针对共通与不共通的徒众,宣说不同乘。像这样共通与不共通的佛法无不完备而齐全汇聚一处,而为那烂陀教派所守持。
特别是龙树菩萨的莅临,将大小乘三转法轮所宣说的密意作解释,他的特殊功业主要是抉择《般若经》之中细品缘起见解,而著作了「理聚论」等等。所以依据圣龙树菩萨的恩惠,那烂陀大寺院对于大小乘以及密乘全部所有教法皆完备地作维持、守护、推广。然后在几许世纪当中,那烂陀陆陆续续依次出现了许多大学者,连续不断一连串地产生,而将佛教大肆弘扬。
然后(佛法)传播到斯里兰卡等地区,而那烂陀教派则传播到中国,然后是西藏;所以,西藏雪域的佛教是传承自那烂陀教派大小乘以及密乘的完备佛法,这是非常明确的。
因此,我们(西藏)的佛法是完备大小乘以及密乘,是属于无垢的那烂陀教派。
在西藏,由于前后时代、不同地区的差别,而有旧译宁玛派以及新译中的至尊噶当派、大手印或是噶举派、还有萨迦派,然后是新噶当派[4]─山居噶丹派,主要就是这些。除此之外还有珀东派、觉曩派等等产生了许多教派,像是「八开派传承系统」等形成了许多教派;穷究这全部的根源,很明显就是那烂陀教派的传承。
所以,如果要介绍西藏存有的佛教,那就先描述一般佛教,各别则是对那烂陀教派作了解;然后传到西藏,就是(前宏期)旧译,以及(后宏期)新教,总摄就是萨迦、噶举、格鲁、宁玛,还有觉曩等等教派。
如同至尊噶当派种敦巴尊者所说:
稀有三藏经律论 庄严要诀三士道
噶当珍宝之金鬘 凡修众生皆具义
「稀有三藏经律论」所说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三藏中所宣说的那些就是修持的究竟处;所以三藏─佛陀的教言,从三藏之中,我们心愿中所要成就的─暂时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决定胜─解脱以及遍智果位,成办这些的完备道、齐全的方法,非常详细清楚地在经藏中说明。
我们有百函《甘珠尔》,对嘛!翻成藏文的《甘珠尔》大约有百函,我们要修行的圆满处存在佛陀的《甘珠尔》当中,将这些分成三类,就是经律论三藏。
「稀有三藏经律论,庄严要诀三士道。」三藏中所说的要诀,于一座间次第不紊乱的修持指引。
西藏雪域的情况是没有各式各样外道的见解宗论,只有佛教独当一面到处遍布。例如:连同苯教也渐渐地融入佛教当中。
顺应这种状况,所以对于在一座间顺利修学道法的次第,至尊种敦巴尊者乃汇聚三士道次第而宣说:「稀有三藏经律论,庄严要诀三士道,噶当珍宝之金鬘,凡修众生皆具义。」
噶当的典籍像是《问答宝鬘》,如同珍宝鬘一样;无论是心智胜劣,上中下等任何人来修持,皆是清楚无误指示各个达成直接所求的完备道。
所以,主要指示修行处的典籍是《甘珠尔》。然后对《甘珠尔》三藏的安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所解释的论典,是以龙树菩萨父子之论著等所标显出的《丹珠尔》。总之,就是十七位佛学大师所代表的大学者所著作的论典,以及八十证道者萨乐哈等等所著作的道歌,还有各式各样密续的解释,翻译成藏文的所有论著译本,即为《丹珠尔》,共有二百二十多函;这些论典就成为《甘珠尔》的解释本。
所以无论是西藏雪域,或是喜玛拉雅山脉族群,在寺院中大多有《甘珠尔》与《丹珠尔》;即使是在家人亦有将《甘珠尔》与《丹珠尔》非常珍贵地收藏者。
对于这些典籍我们应该视为是教科书。将这些当作是礼敬供养的对象,在尘埃当中摆放着,每隔一年才拿出来掸掉灰尘以及擦拭一次;如果有念诵顺畅的经忏师,才举办像是畅颂《甘珠尔》或是畅颂《丹珠尔》的法会;并没有将这些当作是教科书呀!这是不正确的。
要将《甘珠尔》认为是我们学习的教科书,二百二十多函《丹珠尔》当作是清楚易懂的教科书;而西藏学者所著作的典籍,则当作是《甘珠尔》《丹珠尔》的解释本。反正不论是自己的上师或是寺院的典籍,归结到最后,必须是因为研读该典籍,而能藉由《丹珠尔》而理解《甘珠尔》;如果是不能适度理解《甘珠尔》《丹珠尔》的一种书籍的话,那就是烂书,没什么好惊奇的。
总之,要归结到《甘珠尔》《丹珠尔》,如果是能解说这些义理,能汇集这些义理而宣说的典籍,那就是合格的典籍,这很重要呀!
所以,我们对于《甘珠尔》《丹珠尔》只是当成礼敬供养的对象之外,几乎不具有是所要学习的这种观念呀!而寺院学院只是直接针对与自己有关的典籍而学习外,归结到《甘珠尔》《丹珠尔》者,除了一二人之外其他并没有呀!这是我们错误之处。
现在所说的「稀有三藏经律论」,对于稀有教言,若研读才能了解是稀有教言;摆放在佛龛上根本无法了解是稀有教言呀!
认为「这是佛陀的教言,所以很珍贵」,那就是愚信。对于「这是珍贵的」,应该以念诵、阅读、思维而获得信念,然后了知珍贵处之外,随便认为是珍贵而摆放着,并没有意义呀!
宗喀巴大师所说:「通达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心恒充满」[5],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这世界上各种宗教对本师的特色,各自都可说得非常神奇呀!
但是,世亲菩萨说:「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6]所谓「如理」……
以及宗喀巴大师所说:
如理观见而善说 追随于汝而行者
一切衰损皆远离 因断所有过患故[7]
不是虚构,不是边见,也不是抹杀;总之,就是远离增损二边,因为是如实观见且通达真实状态而宣说的本师,所以说「如理观见」。而宣说时乃顺应徒众根机与希求,善巧方便引导,因此是「如理观见而善说」;并不是不适当而坚持,无意愿而强迫,因此是:
如理观见而善说 追随于汝而行者
一切衰损皆远离 因断所有过患故
反于汝之教法者 纵然长时行艰辛
随后如同召过患 因为坚守我见故
所以,从了知教法本质而对佛教生起信心的话,才是由理解而获得信心,知道了吗?
否则,因为是我们阿公、阿婆、阿爸、阿妈说的,所以去信奉的话,这种信仰就是愚信。
对于佛法,尤其是修持大乘法,必须是从「利根随法行」的论点上而产生信心;对于生起信心的对境,如果去信奉的话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效益?信仰处所说出的教法,是否伤损理路?是否违背经验?
对这些作思维,然后发现这与经验不相违,也不损害理路,是值得作思考处。当得到这样的信念时,对宣说这种教法的大师就会因为了解而获得信心。
因此,如同:
喔唷本师归依处 喔唷怙主最胜说
善说相依之缘起 于彼大师吾顶礼[8]
所说,甚具关键呀!
「喔唷本师归依处」,因为是如理宣说的本师,所以虽同样是本师,却有别于其他;否则不论宣说者的思想为何,当宣说时还是会针对徒众的根机、希求,以及时间、地点而宣说呀!因此,即使是一位具格的士夫,当宣说时也可能会有适不适当,偶尔会有违背理路的状况发生呀!
而世尊因为是如理宣说者,所以说「喔唷本师」,无比宣说的本师。「归依处」指对于取舍的粗细处从如实了知观见而宣说,为「归依处」,是无欺瞒蒙骗,所以说「喔唷本师归依处」。
「喔唷怙主最胜说」,宣说缘起真实性者,在这世间一百多个宗教当中,宣说缘起的除了世尊之外并没有呀!是超群绝伦的宣说者呀!同样的,抛舍爱惜自我,以爱惜他人为己任,应当重视他人胜于自己的教诫,除了存在世尊的教法中之外,其他并没有呀!真的是非常珍贵呀!所以是「最胜说」。
总之,是自己此生来世任何时刻永久的信赖处,因为是成为能够相信的最上怙主,所以说「喔唷怙主最胜说」。
由于如此,从自主教授缘起的理由上而说最上本师,即是「善说相依之缘起,于彼大师吾顶礼。」这具关键呀!
所以,我们对西藏雪域的佛教作了解,应当从这方面而成为实践佛法的修行者。
只是手持念珠,并不一定是佛教修行者呀!回教徒也拿念珠,念珠有九十九颗,说是代表真主九十九种不同名称,所以回教徒也使用念珠呀!还有,印度外道教徒也使用念珠。所以只是手持念珠,并不一定是佛教修行者呀!
而以信心为例来说的话,在我所认识的基督教徒当中,有那种一想到上帝的功德时就热泪盈眶者,不同于其他的坚稳信心、专注信心。像回教徒也一样,当说到阿拉时也是非常有信心。
所以,我们非常信奉佛教;只是信奉,能否成为佛教徒的信心?是个疑问呀!
那佛教徒的信心是什么呢?
像刚才所说的,想一想所谓缘起以及爱他胜于爱己的菩提心;对于这些,唯独世尊有宣说之外,其他并没有呀!从这上面而对本师产生信心的话,才算是藉由了解而获得信心;这样子的信心,是以智慧为助伴的信心。而要产生以智慧为助伴的信心,必须从学习而来之外,随便跟着他人的信仰而去信奉的话是不成的。
所以,如果要成为佛法修持者,那研习佛法是非常重要的。西方人留心佛教的法友们,蛮注意学习的;而我们东方人,不论是藏人、或是喜玛拉雅山族群、或是汉人,有时信心是蛮强烈的,但对学习却提不起注意。
以我的经验为例,像是藏人、藏族、或是汉族,当说到灌顶时非常欢喜留神;当宣说佛法时则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像是打呵欠、打瞌睡,只不过是有信心外,否则就是那副模样呀!但是,对西方外国法友说法时,或是录音、或是做笔记,非常地留意。
所以,我们在学习方面真的是太缺乏注意了;对于学习一定要留意,知道了吗?以你们从西藏来的而言也是一样,对于研读佛教典籍一定要注重,留心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四法印
总之,所谓「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四法印,为佛法的基本原理。
所以,诸行无常,为剎那;对此不去思维的话,并不会知道呀!对于粗品无常,大概连畜牲也知晓;至于细品无常,除了作思维外并不可能了解的呀!对于相续的无常,以粗品无常─我们所见的情况作为理由而思维的话,对于最后相续会消灭,会产生粗品无常,如果没有剎那剎那的变化,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呀!
因此这样子作思维的话,所谓变化是每天每天;一天有变化,而另一天无变异就如此待着,是不可能的呀!作变动在年月之中……一年的变化是我们现前可见的呀!例如:树木、我们的身体、我们可以见到年度的变化。
我们所看到年度的变化如果在每个月当中没有变异,那就不会有年度的变化呀!十一个月中什么都没改变,在十二月底突然发生变化,这是不可能的呀!十二月所发生的变化,是由于十一月的变化而产生;由于十月、九月、八月的变化而产生的呀!
所以,一个月的变化是由于四星期的变化而产生;一星期的变化是由于七天的变化而产生,七天的变化是由于各个昼夜的变化而产生,一昼夜由于每个小时,每个小时由于每分钟,每分钟由于每一秒的变化而形成。
所以,除了从经常有的变化当中可以见到粗略的改变之外,剎那中丝毫无变异,不具有变化本性的话,那就不可能有我们所见到的变化呀!
因此,如果想一想的话,才会觉得:「喔!对呀!当然是这样!」如果不去想的话就不会知道呀!是为「诸行无常」。
而「有漏皆苦」更是复杂。
当无常是在剎那剎那形成时,所改变的是一般我们说的粗略无常;当顺缘消失,碰上违缘时,就出现粗略无常。但是剎那剎那坏灭的变异是因为遇到违缘才产生的吗?并不是呀!剎那剎那的坏灭,除了是本身剎那的因所造成之外,非剎那的因所造作而是后来其他因令剎那坏灭,并不是这样呀!
所以是随因转移;因为是随因转移,尤其这个近取蕴是随因转移。随什么因转移呢?
随无明而转移呀!以外在器世间─不清净世界为例,是随无明而转移;以内在情世间─蕴为例,是随无明而转移。因为是随无明而转移,所以很明显是随不顺遂而转移呀!总之就是随无明而转移。
无明,就我们所见,当生起无明时,令自他皆不快乐;眼前不快乐,长远则令衰败,是这么样的呀!是这样随他转移的话,很明显就是不顺利呀!
所以,对「有漏皆苦」作思维,就会生起「当然是这样」的信念;不只是所谓「真佩服呀!」「好像是!」去想一想,然后生起「真的是这样!除此之外无他!」的信念。
「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刚刚上面所说的,我们不审察分析而说时,名言所指的各个事物在外境上好像存有;如果审察分析的话,则发现并没有,这包括许多粗细无我。
例如:以粗略来说,我们心中有个「我」会产生;所谓「我」,是在心中以我为基础而说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房子、我的亲人。若问「亲友、财富、身体、眼鼻等等是谁的呢?」则会答说:「是我的!」并分别我的身体、别人的身体。
所以若问:「是谁的身心?」而答说:「是我的」之时,在心中乃出现「我」是掌控者,身心是「我」所控制,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利益,身体需要割就割,心需要换就换。是说现在脑袋不能换掉,不然……慢慢地或许就可以换脑袋呀!或许我们可以不需要修行,换个脑袋没有烦恼产生,是再好不过的了,是不是呀!哈哈!
总之,为了保护我,保护我的生命,保护我的幸福,我的痛苦不要产生,为了延长我的寿命,而牺牲身体呀!该割腿就割腿,该切手就切手;如果说头该切除时,那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可能比较难吧!也许「我」是不是在头颅这里?总之,为了「我」的目的,而允许身体被切割。
同样的,当说「我的心」时,如同「他胜故追求」所说,他人慧黠的心智如果有机会换取过来,那是值得持取的呀!如果能够将自己愚蠢的心思拿掉,换成聪敏心智的话,那为了「我的」利益而拿掉我愚蠢的心思,换成聪敏心智……如果可以的话,不是很值得掉换吗?为了「我」、「我的」利益而换掉身体,为了「我的」利益,将我的心换掉的想法也几乎会涌现。
这基本上是因为认为「我」并不是依赖身心而形成,所谓「我」是掌握身心的主人,如同主仆;身心就像仆人,「我」像是主人。主人不必依赖仆人,但仆人必须依赖主人;这就像主仆一样,认为「我」是独立存在。
但如果审察分析这样子的「我」时,并没有呀!不在身之上,不在心之上,如果好好想一想「在哪里呢?」所谓「我」根本就是找不到呀!
因此,世尊对于存在心中所谓不依赖而自主的「我」,说:「我乃魔之心」;所以是没有「我」,并不存有「我」。
若问:那什么是「我」呢?名言上有我他,有我呀!
就如同:「如同依支分,聚集名车乘,如是依诸蕴,名假有众生」所说,只不过是依赖蕴而假立;总之,就是依赖蕴而假立掌控者─我。
那就变得很奇怪呀!真实状态是依据仆人而假立主人;但是在心中却认为主人是仆人的掌管者呀!
所以,如果想一想的话,就能了解事实并非如同内心所执取那样存在。以此说明:蕴、处等任何一切,所指出的这个、那个,在心中认为从彼方而存有;但想一想的话,根本没有。
因此「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止息了不调伏心的根本─无明连同习气,藉由生起对治力而灭除的话,就获得永久的安乐。所以,对于这些义理藉由审察而获得信念,藉由审察而可以了解呀!
这是对佛法的介绍。
七支供养&归依发心
在今天十五日法会之后,可能有些人将离去;所以我想念诵一下「归依发心」,藉由跟随着念诵「诸佛正法众中尊……」,以祈愿的方式传授发心;以前像是瀑求昂旺强巴等等有这样在传授。我平常都会念诵,在比较忙碌的时候简便地念诵发心。所以,今天想念诵一下。
像刚才说过的,佛陀─具有不可思议身语意功德的世尊,以及其随行者─共许为此佛教第二大师的圣龙树菩萨等,还有无着菩萨兄弟等,以及西藏雪域不分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同样的,从中国修学佛法者来说,初始将佛法传播到中国者,弘扬佛法者的诸圣贤士夫…观想他们皆存在,归依处无不具足地存在。
西藏雪域不分萨迦、格鲁、噶举、宁玛的诸菩萨,在他们足前,为了以祈愿方式而发心,首先从忆念他们身语意的功德上作观想顶礼。合掌而观想,不用念诵。从身方面作礼敬,从语方面赞颂彼等身语意功德,从意方面忆念身语意功德而产生信心与尊敬;从生起这样子的心念上而做身语意的礼敬。
然后是供养,自己所拥有的供品以及非自己拥有的世间所有一切的富庶。总之,就是将自己所拥有与非拥有的一切供品,观想而供奉。
特别是从自身所积聚的善业,像是顶礼、绕佛等等。像是念诵佛号、持诵六字大明咒、读诵经典,从语方面所积聚;尤其是宣说利济他人的言论,是从语方面而成办善业。而意方面,是对佛法僧趋向归依的信心,由了解而获得的信心。特别是对世尊的教诫,从道理的认可上而意乐于菩提心,就连我们非真实所发的祈愿。同样的,对缘起见解产生希求而再三作的思维,还有像是思维四身的体性,双运的本质,像这样从意方面所积聚的善业。
将这些全部视为修行供物,当作供品的行相而供养佛菩萨众。然后,自己所主宰的是自己的身语意,所以自己要作为诸佛菩萨的仆役。
诸佛菩萨为了无量无边众生的利益,发心直至虚空未穷尽为止要成办利乐;因为是如此地广大,所以对于直至有虚空为止皆要成办利他的佛陀功业,为了成为其分支,而观想将自己的身体作供养,要做为唯行利他的诸佛菩萨的仆役,要成办他们的心愿。从这些方面观想而将身作供养;很好呀!
「顶礼供养及忏悔…」
我们自他友伴所有人都是不愿有痛苦,全都希求安乐;但是痛苦源源不断发生,产生诸事不顺遂,根本在于心不调伏,其根本为烦恼三毒,其根本为实执愚昧。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甘愿接受痛苦而活。
同样的,爱惜自我的爱执也是随时随地引来困乏;对于这个,我们也是接受而放置在心中。因此直至现在,对于爱惜自我的爱执以及执着自我的实执此二者推心置腹,随之而转移;这是错误的。
由于如此,如今对于一直到现在所造作的身过患、语过患、意过患,对过错了知是过错,对失误了知是失误;对以前所积聚的恶业如同毒入体内而后悔地作忏悔,以及于往后即使生命临危亦不造作的防护心上作忏悔。
然后是随喜,「顶礼供养及忏悔,随喜…」;所谓「随喜」是随喜五种士夫的善业。
从忆念诸佛菩萨身语意的功德方面,直至虚空未尽而行利他,是非常地伟大;拥有详细分析事物的究竟智慧,是非常地伟大。像这样子对佛陀的身语意功德,特别是对意功德作随喜。
同样的,对于现在正行向遍智佛地的住地菩萨的身语意功德,从忆念上而作随喜。
同样的,对于声闻独觉阿罗汉,诸声闻独觉圣者,他们视烦恼为过患,以烦恼的对治─证悟空性的智慧当作主要修行,而成就解脱果位;对这些,也是从内心深处而衷心随喜。
同样的,对于未入道的凡夫俗子,我们现前可见的一切平凡人,所做的像是祈愿、信奉等等,具有这样行止真的是令人惊奇;对这些不应该有轻忽、藐视、妒嫉、竞争心,对于这些积聚善根者觉得真是稀有难得,从内心深处而衷心随喜。
这样子对五种士夫作随喜。
「随喜敦促……」,目前已成等正觉而未转法轮─于无量无边世界刚刚成佛者,敦促启请转法轮。同样的,以殊胜化身的表象而呈现,差不多完毕殊胜化身的事迹,以正要现前趋向涅槃为主,以此所标显的与我们有法缘的贤达上师;同样的,对于无法缘的其他为了佛教与众生利益而从事的圣贤,对这些请求不要趋入涅槃,从内心深处衷心祈请。
从这些方面,以这些所象征所积聚的一切善根,不为了暂时今生的安乐与愉悦而回向,而是为了无量无边所有众生获得究竟遍智佛果,愿成为证获遍智佛果的因而作回向。
这样子以七支供养为前行,然后跟着念归依发心三次。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归依」的意思是:佛、法、僧就是刚才所说的佛陀;其宣说的法,尤其此阶段所说的法,是指灭谛所包含的法宝之中大乘灭谛所含摄的法宝,在心中如是现起;还有将这样的大乘法存于心续中的大乘僧众。对这些作归依,就是归依佛法僧大乘不共归依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目的是为了证获大菩提,遍智佛果而归依。归依的「我」,所谓「直至菩提我归依」的「我」,就像刚才所说,要在心中生起:是依赖蕴而假立的唯名假有的「我」。如同内心所显现的我─能掌控身心的自主者,对此,在心中认定根本不存在;从这之上而作归依。
「我以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我所做布施、持戒等等全部所积聚的善业,愿皆成为获得遍智佛果的因。总之,「为利众生愿成佛」,与自己相似,不希望痛苦、希求安乐的尽虚空所有众生,为了将之安置于遍智佛果,而祈愿「愿证遍智佛果」。
如是,从趋向大乘不共归依为前行上,以祈愿的方式而发心。
跟着念呀!大家挺直跪着,我们经常在念归依发心呀!跟着念呀!大家一起跟着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归依,我以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归依,我以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念二次了。
那第三次时,如同莅临于此的诸佛菩萨之发心、修学行持、最后现证菩提佛果那样;为了利益所有众生,无论如何,愿我也证获遍智佛果。像这样好好发愿,期愿不久之后,对于所有菩萨行止全都能修持。这样跟着念第三次呀!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归依,我以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
然后跟着念「胜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令已发者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现今吾生具成果,善妙获得为人身,今已生为佛种姓,现已成为佛之子;吾人必定从今起,造作随顺佛性业,无过精进此种姓,不沾染污如是行。」
「直至有虚空,乃至有众生,吾住至彼时,愿除有情苦。」好,坐下!
口传咒语
然后要口传释迦牟尼佛咒语以及六字大明咒等等,跟着念!
释迦牟尼佛咒语:「嗡 木尼木尼 玛哈木尼耶 唆尔哈」。
然后是六字大明咒:「嗡玛尼叭美吽」。
然后是文殊咒:「嗡阿饶巴扎那滴」。
然后是度母咒:「嗡 搭雷 督搭雷 督雷 唆尔诃」。
为了我们西藏雪域教法以及众生的利益,普巴咒以及马头明王咒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念一下,「嘻 班扎郭答 嗨呀格理哇 呼噜呼噜 吽 沛」。
然后普巴咒:「嗡 班扎基利基拉呀 唆尔哈 比那伴 吽沛」。
然后是莲花生大士咒:「嗡啊吽 班扎 咕噜悲玛司地吽」。
然后是宗喀巴大师咒:「无缘悲心大藏观世音,无垢智慧主尊妙吉祥,雪乡学者顶饰宗喀巴,洛桑察巴足前诚祈请」。
以上是今天所结的法缘,就是这样,其他没什么要说了。
愿我所积之善业 利益教法及众生
尤其长久善显扬 洛桑察巴心要法
吉祥赞:
胜利幢顶权势主 成为佛尊顶庄严
赐予行者胜悉地 具德上师愿吉祥
如子看顾修行者 犹如身影不分离
赐予具誓胜悉地 诸佛本尊愿吉祥
悲智思及十方趣 胜转法轮于十方
圆满庇护十方趣 十方诸佛愿吉祥
空行瑜伽圣贤者 具备神通神变力
如母视子于行者 三界空行愿吉祥
昔于世尊之面前 许诺如子而守护
如法修持之士夫 护法天众愿吉祥
自在成就圣上师 无欺三宝归依处
具力护法诸空行 无别莲足之恩泽
诸佛菩萨之善聚 希冀如法之修持
佛法大海之盛德 长存功业遍十方
身披袈裟具三学 僧众遍满于此处
时常讲修至有边 广弘佛法愿吉祥
[1] 西元一九Ο四年藏曆正月,宗喀巴大師為了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拉薩大昭寺創辦了講論佛經、發願祈求的法會。宗喀巴大師圓寂後曾中斷十九年,直到第二世嘉瓦仁波切時才又恢復,此後每年舉行而成為常例。
[2] 「情器」的「情」指有情識的眾生,「器」指無情識的植物山河大地。「能依」就是眾生,眾生必須依附「所依」——植物山河大地才能生存。
[3] 愚昧=無知
[4] 新噶當派=山居噶丹派=格魯派
[5] 出自《緣起讚》。意為:藉由如實了知佛法教理,而於佛陀大師獲得絕對的信心;祈願以此執持教法的人們能遍布充滿任何時地。
[6] 出自《俱舍論》。
「諸一切種」指出佛陀的證德,「諸冥滅」顯示佛陀的斷德;說明佛陀自利功德――斷證圓滿。
「拔眾生出生死泥」表明佛陀施恩於眾生的利他功德,將輪迴於六道生死泥沼的眾生救拔出來。
以上說明佛陀的三德二利:證德、斷德、恩德,自利、利他。
「如理師」說明佛陀以如實觀見所通達的真實道理正確無誤地度化有情。正確無誤,指的是於適當時間應眾生的根機宣說合宜的教法。
[7]出自《緣起讚》。意為:世尊您乃如實觀見實質道理而善加宣說;追隨您而行持的話,一切衰損都會遠離,因為將所有過患都斷除的緣故。
[8]出自宗喀巴大師《緣起讚》。